桃源游记
不用怀疑
这是一个被诅咒的世界
旧的死去
新的诞生
万年不变的轮回悲剧
无人能看到幕落
这条大河飘扬
安静无声
水花飞起落下
星光点点
无数个故事开始又终结
一切的幻影被卷入苦海
不再有欢歌笑语
不再有美酒花香
在无垠星空的统治下
我能看见自己是镜子
它们照亮我
我照亮它们
当我醒来的那一刻
我会庆幸还会有梦
不用怀疑
这是一个被诅咒的世界
旧的死去
新的诞生
万年不变的轮回悲剧
无人能看到幕落
这条大河飘扬
安静无声
水花飞起落下
星光点点
无数个故事开始又终结
一切的幻影被卷入苦海
不再有欢歌笑语
不再有美酒花香
在无垠星空的统治下
我能看见自己是镜子
它们照亮我
我照亮它们
当我醒来的那一刻
我会庆幸还会有梦
当我们的生存方式被一再追问后,便不必再解释我们的存在是有多么地荒诞。面对这样一个虚无的世界,我们感到压抑,或者恶心。不是因为某些条条框框限制了我们的自由,而是因为我们拥有了过多的自由但没有能力承受,因此,我们在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时感到无从下手。
作为手段的道德是空虚的,是不可证的,是人用于自我欺骗的理由。借助道德,我们能够做出许多被合理化了的选择。一些看似可以用作建立道德的基石的原理,其实从未被认真地审视过。它们一旦被追问,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整一座道德大厦的崩塌。理性主义的胜利,就是这一进程的加速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出于理性的需要,又有新的上帝被树立起来。
上帝本无过,上帝的失误实际上就是人的失误。人所能塑造的最完美的事物就是上帝,同时人也分享着神性。这就意味着哪怕是上帝这样的客观精神的指导都是相对的。而从相对的事物中又怎样才能发现永恒的真理?我们必须追问前提。
于是我们不断地追问真理背后的真理。作为个人的行为必然符合生命的意义,作为生命的意义必然寓于宇宙的意义中,“人生界”与“宇宙界”的根本隔离既然不存在,我们便可将希望寄于某个终极真理上。使用逻辑技巧固然可以作弊得到某个答案,但这样做无异于承认逻辑的绝对完美,照样能被追问。人类“知其不可而为之”,所有的人都在这条路上执着地前进。人类便欣喜若狂地认为这种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
可是,我又可以追问,“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真的存在吗?“42”真的可以决定地推出“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吗?
我们世界的根基,真的是形而上的吗?
近年来的物理学研究渐渐浮现出佛教的特性,莫非为人所骄傲的理性也将走到尽头?编写我们初中科学书的朱清时老师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对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听见传唱不息的经文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缘起性空,何须执着?
“知其不可而为之”中,已经说明了“不可”的事实,但仍然“为之”,则显然此时的“为”已经不是为了达成那个“不可”的目的了。那么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孔子自己也说了,那就是“命”和“义”的要求。这里的“命”和“义”已经是一种外化的道德精神,具有一种指导人行动的地位和能力,“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并不是一种变相的自欺,而是在此条件下(儒学自身的要求下)的唯一“可为”。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好处,一:由于道德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实践道德的过程是道德作为价值之学自身的要求。二:人在实践某种道德时可以完成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从而反馈给人一种价值实现的体验。总而言之,“可为”或“不可为”似乎并不重要,而重要的只有德行的实践。可以令孔儒们感到欣慰的是,不存在绝对无效果的行动,无论微笑还是巨大,可见还是不可见,他们的努力总会有意义的,尽管“看不见的历史”与蝴蝶效应的组合使人目不忍视而难以判断。在我看来,一切伟大而高尚的事业都值得去做,这绝非是赌徒心态,因为无论输赢又与人何干?
他山:有将孔儒的精神比作西方宗教的献身精神的。非也。天国是不可能被许诺建在地上的。儒学是一种现世实践的指导,而在现世中的积极精神似乎不合宗教精神。
当排除了一切言说的客观限制之后,换言之是有言说的机会时,仍然不可说的是真正不可说的。这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我们的理性思维和语言是一体的,脱离了语言的理性思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的逻辑几乎就是语法。而语言的表达,似乎不仅仅是理性思维的需要,例外就是条件反射。用理性去解释条件反射的内在逻辑而不是外在表现是不可能的,我们却往往把这样的任务无意识地交给语言的理性表达,这就是理性和语言的断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责备某物是不可说的,其实是没有掌握语言的用法。基于这样的断言,我们可以解释很多问题。
一种是尚未形成理性认识时的理性表达无力感。理性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理性思维的理性表达不能超出这条规则。在理性认识不完全时,理性的语言本身就未成熟,无法被表达出来。另一种是感性思维的理性表达时的不完整感。感性的运作方式与理性截然不同,虽然在形式上可以被一定程度地解释,但是一旦被理性表达,就是其变形发生之时。最普遍的困难就是描述感觉,往往词不达意,因为这需要极高的转译和感受能力。然而,我们可以尝试非理性的语言,直接表意,尽管前提是基本表意单位的经验必须为交流者所共有。
所以,不可说可以看作是理性的界限,之外的禁地人理性之前的面貌。从一定程度上说,人的灵魂之所以没有成为一种语法而存在,就是因为这一片禁地的保留。而在这交界处,人不可避免的自我争斗又使人有一种充实的不满足感。
我将以此纪念这令人尴尬的二零一二年的运动会。
很难得,我们享有着这样三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可是,似乎这些太阳对我们并不够十分友好,用着毒辣的眼神看我们,这却又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太阳的处境其实很困难,像我们这样挑剔的人总是存在的。
一,开幕式。
确实是应该被载入史册的,但绝对经得起愤青的抱怨。我也曾怒骂过形式主义的盛行,可是,连生命都只能算是走走过场,又有什么道理去讥讽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开幕式呢。我们不过是世界机器的螺丝钉,既然有机会亲眼目睹我们能力的全貌,不也应当沉浸于集体主义的关怀之中么?我既可以因自己而存在,同时也可以借助他人塑造自己的形象。多么伟大的选择多元化,而且轻轻松松,精英们为我们所作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我还乞求着什么?这卑微而易于满足的存在。Pauci viri sapientiae verae student。
二,不可参与。
伤害人的,一定是人。我没有参与一切核心的个人事务。当然我有我自己的原因,并且我为此表示遗憾和无奈。别的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如果有人与我有相似的处境,应当也能理解。这不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时间,其实不只是时间,可以杀人。可是,仔细一想便会发现,真正杀人的不是这些,而是人。Amicam meam magis quam oculos meos amo。我们因故离别,却又不堪重逢。不仅仅是不能遇见故人,我连我自己都不再能找到。在经历了不同的故事之后,我还是我吗?他们还是他们吗?我们真的又相见了吗?于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绝对不能触碰那相异的禁忌,所以我们自我拘束,再也没有可能弥补我们之间的裂隙。终于,我也将不在此处。
这很不可思议,原本人们只感叹离别之苦的。
三,失败。
Victor est rex——曾经的真理,到了今天,恐怕只能算是一个错误,大家都已经懂得。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应当得到其应有的尊重。可是,什么才是应有的尊重呢?我不知道何为胜利,我也不知道何为失败。我只懂得实践的乐趣。
我们见到了太多的勇士,他们作为人的形式,勇于挑战人的质料,难道不能算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吗?可以,当然是,却又不是。沉重的包袱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任由人决定是否丢下的。健全的人应当同时存在于两处。可是现在我看到高尚的灵魂正遭受报复!地上审判者几句可怜的赞美作为补偿无疑是杯水车薪。O amica mea,animas magnas vide et lauda,amabo te!一切的勇士,征途上的人,启程了的人,挣扎着的人,都是大写的人。
Si sumus,nihil me et te terret。
四,感谢的事。
所有的人,朋友,敌人,同伴,对手,好人,坏人都值得我们感谢。
我们不后悔,我们还有机会,我们还有希望。